新闻中心 /News
劳动浪潮激荡阳湖岸 时代匠心铸就智造城
劳动浪潮激荡阳湖岸 时代匠心铸就智造城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以卓越的技艺、扎实的作风和不懈的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特刊登我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以及企业工会工作者代表事迹,进一步释放榜样力量,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解决难题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学习、创新!”这是马艳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马艳东毕业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进入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到如今的中国铸造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这条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逆袭路”,马艳东踏踏实实走了13年,用顽强的精神和不变的初心,不断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熔炉里,沸腾的铁水不断翻滚,马艳东只看了一眼便脱口而出:“1520℃。”工作人员拿来仪表测量,果然分毫不差!这样的“火眼金睛”来源于他13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年,恒立液压正在筹建铸造分公司,这也是国内第一家重点研究高端液压铸件的企业,初出茅庐的马艳东用“不怕吃苦”四个字打动了面试官,顺利入职。入职后,他一头扎进了“机械工业制造领域芯片”液压元件细分领域,一年365天足足在岗362天。
只因想“更贴近铸造一线”,马艳东便不顾劝阻,主动请缨来到了全公司环境最差、工作强度最大的铸造清理车间。这里的工作虽然基础,但能够帮助他更熟悉铸件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就这样,马艳东一边打磨铸件,一边参与研发工作,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工作中,他进一步了解到了国内铸造行业的短板,在心中埋下不断奋进的种子。
液压元件是挖掘机械的核心零部件,液压多路阀更是工程机械的“心脏”。当时,国内高端液压技术一直被德国、日本垄断。作为机械工业的基础材料,如果关键铸件无法量产,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为此,马艳东多次前往德国、日本等国的铸造厂深造,但想要从“对手”那里学本事并不容易:“看得见”的技术,马艳东记录、消化;“看不见”的核心秘方,他分析爱游戏官方网站、推演。回国后,他更是带领团队自主攻关,先后梳理了320多个液压多路阀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参数点,编写了1400多份各类现场作业指导书。
2019年,随着“20T 整体式多路阀”铸件批量生产,我国成功破解西方对高端液压铸件熔炼技术和砂芯抗变形技术的长期垄断。其批量生产,也破解了国内液压行业挖掘机用柱塞泵和多路阀铸件的瓶颈。“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支撑着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马艳东感慨:“我们只用5年的时间,就走过了人家50年的历程。”
技术需要传承,匠心需要弘扬。在不断攻克“卡脖子”难关的同时,马艳东还积极扛起了“传帮带”责任。在恒立液压铸造分公司,70%的主管都是马艳东的校友,他们中一半人都有跟着马艳东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经历。如今,团队在马艳东的带领下,已成功突破熔炼工艺、砂芯生产、铸件变形量等核心生产技术,仅熔炼工艺的改进一项,就为企业年节约成本240万元,工艺性能稳定性从85%提升至90%。团队的创新之路也越走越宽:在海工海事油缸铸件上,成功突破了长行程大缸径海工油缸端盖导向套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内纪录;在新能源油缸铸件上,为“一带一路”中阿合作项目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迪拜光热超级工程,提供了全套12780支液压缸的铸件
然道阻且长,马艳东深知,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步伐,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壁垒等待他突破。“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商用车的液力缓速器和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制动系统走出中国,走向国际。”马艳东表示:“希望三年内,欧洲前三的头部企业都能用上我们的关键零部件,为世界工程装备都安上中国芯!”
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步履轻盈地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时而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稚语,时而与青年教师亲切交流。她就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星河实验小学党支部、校长,正高级教师庄惠芬。从教三十余载,这位教育工作者用匠心与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诗篇”。
1992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庄惠芬被分配到武进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由此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深耕杏坛33年,她把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都放在心上,用创想育人践行教育理想。
庄惠芬的教育创新之路始于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面对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她发现机械的训练、传统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有一部分孩子迈不过数学的那道坎。因此她专注于对儿童数学学习恐惧感、障碍感、分化感的突破研究,将自己从教以来的所思所想所得凝练成小学数学学习关键期及其困难破解策略,形成并推广“站起来的儿童数学”学科育系。
她把活动教学的课堂迁移到操场、超市、商场中,这样的尝试探索让她发现,数学游戏、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是破解孩子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方式。如今,庄惠芬和团队针对小学6年学习生涯研发了120个数学游戏,形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完整的学习链,让学生通过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探寻数学奥秘。这些教学实践,为她践行“创想教育”奠定了基础。
2011年,庄惠芬牵头筹建星河实验小学。创建初期,为了寻找名校的办学“密码”,庄惠芬走遍全国30多所名校,拜访20多名课程专家。“我一直在思考一所小学到底能做什么?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小学能不能为创新人才启蒙和奠基?”庄惠芬告诉记者,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确定了自己的使命:要创建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我很喜欢我的学校,我们的课间15分钟设置了棋类、益智类游戏,教室的书柜里塞满各种书”一年级学生曹宓觉得学校像座“乐园”,总能找到她感兴趣的角落。多年来,庄惠芬坚持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建构科学创想、艺术创想、人文创想等系列课程。如今,在星河实验小学,创想无处不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新”教师成长为“星”教师,庄惠芬通过劳模创新工作打造新教育共同体,为教师制定“飞翔者计划”,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建校至今,星河实验小学先后有100多名教师在各级评优课、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批教师成为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学科带头人。
如今星河实验小学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从办学初期的378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名学生。庄惠芬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她将目光投向了乡镇薄弱学校。“我知道所有的学校都想培育好每一位学生,但也面临缺少理念引领、教师发展动力不足、课程资源极度缺乏等困难。”庄惠芬表示这些她都能感同身受,因为她就是从乡村学校走出来的。
2017年,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接手了武进区周家巷小学作为星河分校。这所位于城郊接合部、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占90%以上的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水平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庄惠芬带领团队用文化、课程、质量撬动弱校焕新颜。一年多的时间,学校第一次获区素质教育评估一等奖,2023年创成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如今,庄惠芬在全区14所乡村学校建立了16个校长学科培育站,定期组织活动。在她看来,学科好了,教师就强了;学校好了,区域教育质量就会有明显提升。8年间,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先后有7所学校成为“新优质学校”。看到更多孩子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庄惠芬内心特别欣慰!
择一事以终身,专一行而成峰。小学很小,但小学教育有着辽阔的世界,如今庄惠芬的教育梦想正在新一代教师手中延续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让每颗“星星”都能绽放独特光芒。这或许就是一位位教育劳模最朴素的初心,也是最崇高的追求。
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一场关于“蓝领价值”的革新正悄然发生。工会主席时晓东以“让技术工人活得有尊严、干得有奔头”为理念,推动构建起一套“成长型”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将传统制造车间变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面对制造业“技工荒”的行业痛点,时晓东打破传统管理桎梏,推动制定《蓝领职工评价及管理规定》,高技能人才可结合自身技能特长及职业规划,向技能工匠、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发展,配套差异化的薪酬补贴和晋升通道。
“技能补贴不是成本,而是战略投资。”时晓东推动建立“技能+绩效”双轨激励体系。机加工线长李阳的成长颇具代表性:他凭借过硬技能、精湛的技艺不断提升机加工节拍,获评A类蓝领。“从原来的六七百件,提高到了百件,让整个效率有了提升。”李阳说,技能提升了,制造成本降了,他的岗位津贴也升了。如今他可以获得公司每月1500元的岗位补贴。
“这种技高者多得、创新者有位的生态,为企业培养了上百名蓝领工人,高级技工占了蓝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时晓东指着荣誉墙介绍道。墙面上,省五一劳动奖状与市工人先锋号奖牌交相辉映这正是创新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2024年蓝领团队提出的47项整改方案中,126条技改建议转化为生产力,师徒结对培养产生的21名新生力量已崭露头角。
如今的企业荣誉榜上,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清晰可见:2名金牌工人和1位武进工匠领衔技术攻坚,4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与2名市级劳模树立标杆,从市工人先锋号到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从技术尖兵到模范集体,立体化的人才矩阵正持续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要让工会的温暖看得见摸得着,必须把职工需求作为工作指南针。”作为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敬纳(图右)用实际行动将这句话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样本。在她的带领下,这个荣获“2023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医疗科技企业,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服务体系,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温度,助推企业连续6年蝉联常州市优秀工会组织。
每年年初的集体协商会议是陈敬纳工作的“重头戏”。她组织职工代表与企业方展开多轮磋商,将工资结构、健康体检等核心诉求纳入书面合同,将口头约定转变为制度约定,其中关于《深入关注女职工需求 构建幸福和谐企业》的专项集体合同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助力企业获评“江苏省厂务公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职工“急难愁盼”,陈敬纳推动建立的即时响应机制成效显著。针对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题开设的带娃上班通道,获评“2023年武进工会爱心托管班”;针对年轻职工关注的健康管理,她主导成立瑜伽社、羽毛球社等多个运动社团,“工会的温暖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一线职工潘会文点赞。
陈敬纳还特别注重制度建设的温度转化,她创新设立的“普惠+特惠”服务体系,既保证年节福利覆盖全员,又通过企业爱心基金为困难职工提供专项帮扶。在她的推动下,企业不仅获评“常州市产改工作先进单位”,班组长沈小春更荣膺“2023年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工会工作要像春雨润物,既要及时更要持续。”从集体协商到精准帮扶,陈敬纳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担当,带领团队将“常州市五星级工会组织”等荣誉接连收入囊中,持续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篇章。
走进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的嗡鸣声中,工人们正专注操作着精密仪器,每个环节都展现着产业工人的专业素养。这幅新时代车间图景背后,离不开工会主席黄华(图左)的匠心布局。如今洛凯股份以全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的担当,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线,通过“素质提升、技能革新、质量攻坚”三维驱动,让职工成长与企业转型实现同频共振。这种双向奔赴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公司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更培育出2位市级劳模和1位金牌工人。
面对“设备迭代快于技能升级”的行业困局,洛凯股份成立洛凯学院,推进构建“理论+实践+认证”一体化培养体系。“老师傅当讲师、劳模进车间”的创新模式,将3位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新职工实现“入企即入学”。为了提高职工的参与度,黄华提议将培训成果与职级晋升挂钩,使技能等级证书成为打开职业上升通道的“金钥匙”。技术工人曹杰的蜕变就是例证:在公司就职16年,他从一名钳工做起,通过公司的职工培养机制,一路晋升为部门管理者。
打牢基础,才能突破创新。为了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黄华又提出了“多劳多得”的奖赏机制,实施《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以“年度超利润激励”机制和“一人多技能奖励”机制“两线并行”的方式操作,不断鼓励一线职工参与到自我提升、创新研发的工作中。同时,她还积极推进企业举办劳动技能竞赛,为一线工人提供实践平台。“有些工种涉及的人员比较少,比如开行车、开叉车这些,他们参与竞赛活动机会很少。”黄华介绍:“除了常见工种外,我们每年也会增加小众工种的技能竞赛,为他们打通上升通道。”
“工会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让工人和企业成为互相成就的奋斗合伙人。”黄华用多年的探索证明,传统制造业也能迸发人才驱动的澎湃动能。如今,洛凯学院培育的技能军团不仅包揽2项市五一劳动奖章殊荣,更成为常州武进智能制造版图的核心支撑力量。
在武进,一线工人的创新热情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常伟春(图左)对此深有感触:“要让工人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光喊口号不行,得搭建实实在在的成长平台。”这位扎根基层的工会干部,带领团队把职工技能提升作为突破口,在企业里掀起了一场“创新风暴”。
走进广宇花辊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夹杂着热烈的讨论声。常伟春介绍,公司积极开展技能和劳动大赛,推动比赛在企业班组全覆盖。“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常老师,因为他经常组织我们参加技能竞赛和经验交流会。”雕刻事业部班组长蒋凯告诉记者,企业工会经常开设学习专栏,给职工提供交流空间,搭建实践舞台,以此鼓励一线职工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弱点及“卡脖子”问题。
“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风帆。”常伟春深谙此道,他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广宇工匠”品牌,将生产车间转化为实训课堂,让院校专家与资深技工组成“双导师”团队,通过构建“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实现技术难题即时攻关。如今,在生产线上,“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我创新、我创造”成为全员共识。
每个操作台都是创新孵化器,每位职工都是技术研究员。这种课堂建在产线、课题来自实践的培育机制结出硕果:企业涌现出了省级劳模1名、市级劳模1名,也孕育了4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产班组斩获市工人先锋号殊荣,企业荣膺市五一劳动奖状;在区域人才梯队建设方面,2名武进工匠、1名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1位金牌工人的诞生,持续为智造升级注入动能。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如今,武进的产业工人不仅手中有技术,眼里更有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区总工会也将赓续红色工运基因,坚持“崇尚实干、勇争一流”,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精准把握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激发创新动能,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彰显工会作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锋标兵,为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武进节奏”贡献工会力量。